在各航空强国相继完成五代机研发之际,六代机的研发竞争已经悄然拉开序幕。在高超声速、亚太空作战、全频谱隐身和定向能武器等关键性要求确立之后,六代机是有人驾驶型还是无人驾驶型就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。
无人机相对有人机具有很多优势。无人机作战形式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实现零伤亡战争。第二,由于无需设计保证机上飞行员生命安全的设备,无人机的研发周期和成产成本有望大幅下降。再加上省去的飞行员培训费用,无人机的全寿命使用周期费用将得到最限度的缩减。第三,由于没有人生理极限的约束,无人机理论上的飞行速度和机动能力会让所有飞行员侧目。
几乎可以肯定的是,无人机未来必将会代替有人机,就像飞机必定要代替飞艇、喷气式战机必定要代替螺旋桨战机一样。现在的问题是无人机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代替有人机?在第六代代替、还是更远的第七代、第八代?
近年来,无人机的发展方兴未艾,并且从传统的侦察型向察打一体型转变。未来几年内,美国的X-47B、俄罗斯的“电鳐”、中国的“利剑”、法国的“神经元”、英国的“雷神”等隐身飞翼攻击机都将服役。但是,这些无人机都和六代机没有太大的关系。它们的对地攻击作战仅仅是在机载设备探测到之后、飞控计算机做出简单的判断、辅佐地面操作人员进行打击罢了。
对于空战来说,这样的智商是完全不够的。无人机空战时代的来临时间完全取决于未来20到30年间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。从波音发布的六代机具有有人和无人两个版本来看,美国对于2030年前完全实现无人空战依然没有信心。
既然无人机空战必然来临,那么现在制约的唯一因素,则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。现有的人工智能技术还不足以应付复杂多变的空中战斗。即使再把时间向后推30年,到2045年的时候,人工智能的水平能达到电影《绝密飞行》中无人机艾迪的水平吗?这个问题现在还难以给出准确的答案。
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,请关注微信公众号“长缨防务”和头条号“长缨讲堂”,您的关注是我们的动力。同时欢迎大家讨论、发表看法,为我们提供话题。也欢迎大家投来原创文章,一旦采用有现金红包答谢哦!
评论列表